当前位置:首页 > 爱党爱国 > 正文内容

宁国附近人文景点:稽亭山•三天洞

侍仙金童2周前 (05-02)爱党爱国32

jnng1.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稽亭山•三天洞


稽亭山位于宣州水东之北2公里的水阳江畔,又叫稽亭岭,民间讹传为“鸡头岭”。清代县志记:“城东南六十里曰稽亭山(《图经》云:宣城东南稽亭山,古仙人尝居于此,行客悦其幽旷,至此必驻步稽迟,故名),有仙人岩、三天洞。”清代府志记:“稽亭山……本隋时扶风禅师道场。”临江的山岭,云遮雾罩,所谓“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显得峻突幽深,所以不免受到“仙人”的青睐。南朝刘宋时期的《宣城记》说:“尝有仙人五百,来往游止。”“仙人”是本土道教神祇,稽亭山一定曾有过关于仙道的传说,至于是哪些仙人、什么故事,古文献语焉不详,今人也无从考证,但稽亭山就此留下了一处“仙人岩”。

“仙人岩”位于稽亭山西南,一块巨岩架在石壁上,岩石中间有一道裂缝,看似两块巨石,其实是一个整体。山壁曾刻有多处图案文字,因岁月侵蚀和人为损坏,现只依稀可辨大致的轮廓。岩上可骋目葱翠的群山坡岭,和绵延不绝的水阳江。仙人岩虽风景优美,传奇色彩浓厚,但名气却远不及“三天洞”。三天洞的出名,又和佛教紧密关联,可谓后来居上、“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三天洞就在仙人岩下,因此洞有三处出口,皆可见天,“天方圆大小各异,日月星辰之所造,云霞雨露霜雪之所被,随方而方,随圆而圆”,故名“三天”。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洞三窍,皆见天,流澌昼夜不绝,俗云窍水通二浙”;《宣城县志•古迹》记:“洞内宽平高敞,可容千余人。上三窍通明见天,中有扶风禅师智炎古龛。水从洞出,可灌田数倾。旁有风穴暗洞,皆深窅奇绝,莫可名状。宋元来多名人题咏。”三天洞很早就回响过游人的脚步,并留下了文化的印痕。洞中曾有摩崖题刻多处,较早的为唐宣宗时期,因岁月久远,文字已漫漶不清,幸而县志“三天洞金石文考”记下了部分内容。县志说的“扶风禅师智炎古龛”,年代则更早,为南陈至隋代的遗迹。

智炎(516—601年),又作“智琰”,陕西扶风人,后世称为“扶风禅师”。智琰“少为儒生”,却对佛学极感兴趣,于是修佛参禅,妙得“法味之深”,终在长安济福寺出家为僧。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后,智琰南逃湖州戴山的寺庙挂单。由于佛学修为高深,他的声名传到了南陈的宫廷,被皇帝“召为内道场供养”。在陈日久,智琰感到这个政权江河日下,而取代北周的隋文帝杨坚则对江南虎视眈眈;这一切都使他感到南陈的“国祚不安,遂拂衣南游”。智琰在漫游中到了宣州,见稽亭山“众峰杂遝,邃谷峥嵘,洞穴朦胧,柽萝贯日,百兽群集,民绝登临……实栖心之胜境,悟道之良域”,宛然世外桃源,是个幽美理想的修行所在,便在此山的三天洞内建龛,安禅传法。这就是三天洞“古龛”的由来。而智琰成为继梁朝杯渡禅师之后,第二个把佛教文化带到宣州的高僧。

隋开皇九年(589年),晋王杨广率兵灭陈,次年,智琰被隋文帝召入长安仁寿院殿供养,文帝及后妃、诸王都向他执弟子之礼。智琰在长安生活了一年,虽深得朝野的尊崇,但他不愿成为御用讲经师,不惯纷繁诡谲的宫廷官场氛围,一再以年老体衰为由请辞。文帝见智琰去意已决,便于开皇十一年(591年)八月派大将军杨荣送他回稽亭山。离京时,文帝大加赏赐,并特许他开山立寺,剃度7名弟子照料起居并传承衣钵。第二年,文帝命杨荣为宣州刺史,在稽亭山监造庙宇,寺址选在三天洞右侧,洞寺一体,名“妙显寺”。文帝亲笔题写了寺额,又赐水田2顷50亩作为庙产,永充香火之资;封稽亭山50户村民,担任妙显寺“洒扫”之役。此外,文帝每年还不远千里,命人送种种香药等供奉,可谓关怀备至。杨荣因是敕建寺庙,在规制上颇为铺张之能事:“经台砌汉,宝塔凌烟。阶墀任石势以高低,栏栋接山形而宛转……瑶台耸路,重阁回廊。檐虬欲起,表凤凝翔。激水环砌,飞流绕房。殿朗宵月,钟鸣树霜。自心云萃,芳郁为香”;历时8年,一座庄严恢弘的佛寺终于矗立在稽亭山麓。

妙显寺建成不久,智琰就安然坐化。文帝为他辍朝3天,遣有司以“国师”之礼将他立塔安葬于稽亭山南,距妙显寺不过百步。

由于智琰在稽亭山修行期间,对地方颇有教化功德,深受民众膜拜,民众对寺院龛塔也护持有加,直到清末才毁于战火。智琰之后妙显寺仍香火旺盛,在江南佛教中有一定的地位。宋英宗治平年间赐名“寿昌寺”,高宗绍兴末年改为“三天教寺”。后来三天洞曾被私人占据,明嘉靖年间,宁国知府罗汝芳又将三天洞归还为三天教寺产业,由僧人管理,并作诗刻于洞中石上:“洞绝三天胜,灵开古佛堂。神龙降缽底,万载石泉香。”石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稽亭山是山水佳境、禅师道场,但也是山水要冲。自古乱世这一带常沦为战场,最惨烈的要数明末清初的一次大战。

南明弘光年(1645年),清军入侵江南,宣州书生麻三衡投笔从戎,与同邑诸生吴太平、阮恒、阮善长、刘鼎甲、胡天球、冯百家一起举兵抗清,号称“七家军”。当时宣州一带主要有3支义军:一是驻稽亭山的“七家军”。首领麻三衡,明万历年间进士、河南布政使麻溶之孙;二是驻华阳丘祖德父子和钱龙文部。邱祖德曾在宣州为官,钱龙文是宣州举人;三是洪林沈寿峣部。沈寿峣是抗倭名将沈有容之子、复社名士,清军南下时他变卖家产举众抗击。另有散布宣州各地的小股民军10余支。

清军占据宣州后,各路义军相约合兵攻城。由于义军绝大多数是读书士子和农民,毫无实战经验,去进攻踞城而守的百战之师,实在无异于以卵击石。此战义军大败,沈寿峣战死宣州城下,麻三衡、邱祖德退兵。很快华阳山寨被清军攻破,清军随即兵围稽亭山。麻三衡怀必死之心,率残部奋力抵抗,战况惨烈异常;第四日,稽亭山杀声息止,鲜血染红了水阳江之水。麻三衡被执不屈,在南京慷慨就义;吴太平等将士全部殉难。

这一页历史虽然已经翻了过去,但留在稽亭山上的气节、血性、精诚、果勇,永远不会消散。

稽亭山同时还是一个诗文宝库。自唐以降,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前来寻古揽胜,还有的

是慕名“神游”。知名者如张籍、刘禹锡、梅尧臣、贡奎、贡安国、梅守德、罗汝芳、高维岳、汤宾尹、沈有容、施闰章、高咏、梅枝凤、梅庚等,留存下的诗文不下百余篇。地以文传,文以人传,千余年来,稽亭山都是宣州的一处旅游胜地。直到上世纪中后期,稽亭山一带被划作军事用地,游人就很难涉足了。近来,军事单位已筹划将这里移交地方政府,古老神奇的三天洞和烟火人世相互期待,一甲子后的再度重逢。(焦正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

本文链接:https://www.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579.html

分享给朋友:

“宁国附近人文景点:稽亭山•三天洞” 的相关文章

喜迎二十大,张斌先生山水画展标清视频!

喜迎二十大,张斌先生山水画展标清视频!

喜迎二十大,张斌先生山水画展!  张斌,祖籍河北,1962年出生。自幼喜爱书画,得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植楠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宪生亲授。现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浙江文史馆馆员、江南书画院院长宋松柏入室弟子。浙江省美协会员、浙江江南书画院理事、画师、山水创作组副组长。作品先后参加全...

宁国南宋诗人虞俦《种牡丹》

宁国南宋诗人虞俦《种牡丹》

点击下载电子版种牡丹 宋 ·虞俦新向坡头种牡丹,更开小径傍层坛。先生倍费栽培力,俗子那容取次看。应有司花来守护,更须插槿与遮栏。何时一醉酬心赏,屈指春风半岁宽。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

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宁国县》

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宁国县》

点击下载电子版过宁国县杨万里〔宋代〕 薄日烘云未作霞,好峰怯冷著轻纱。绝怜山色能随我,政用花时不在家。骑吏那愁千里远,牡丹各插一枝斜。细看文脊空多肉,不似青阳看九华。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宋代文学家汪藻《过宁国小岭》

宋代文学家汪藻《过宁国小岭》

点击下载电子版过宁国小岭宋代 汪藻 步历崔嵬数百寻,垂堂漫许戒千金。年来世事总如梦,老去儿曹长挂心。听雨不眠那夜永,行山未遍忽秋深。天寒更度宛陵水,霜月欲生风满林。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

北宋科学家沈括《游宁国山门》

北宋科学家沈括《游宁国山门》

点击下载电子版游山门宋:沈括 溪水激激山攒攒,苍崖腹封壁四环。一门中嚂俯惊澜,造物为此良有源。坡颠窍塞沦九渊,吐吞龙螭殆非然。又疑猛将血战还,斩此欲守规为门。至今惨恻风夜寒,杀气袭水为屈盘。山重地僻道路偏,此境安得与祸连。反复不得意所安,将必有理愧莫原。山川幽深适素尚,辙蹂万坚穷跻骞。生平...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