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炼诗丹炉 > 正文内容

计诗器247-250《疫情》《人造云》《上帝并非无处不在》《教育模式不变则衰》

侍仙金童2年前 (2023-09-02)炼诗丹炉188

tmjs.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疫情

 

每次看到家里的

酒精桶

还是未拆封满满的

就想到

新冠

 

2023-9-2

 

 

人造云

 

大瓷缸里的小锦鲤

见有人来

就会躲到吸水石假山孔里

我从楼上的露天鱼缸

抓了一把浮萍

在大瓷缸鱼世界的上空

制造了一朵朵绿云

锦鲤在云朵的遮掩下

四处游动

就像没有了阳光的注视

人们就在大街欢腾

 

2023-9-2

 

 

上帝并非无处不在

 

上帝论者说上帝无处不在

那么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时

没有摄像头就会出现波态

放置摄像头就会出现粒子态

科学结论是观察者意识的参与

导致了实验结果波粒二象性

所以这个实验也起码证明了

即使有上帝他也并非无处不在

否则当移开摄像头时

上帝的注视和意识还在那里

那么双缝干涉实验就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永远的粒子态

是不是这个理

 

2023-92

 

 

教育模式不变则衰

 

应该安排诗人与

艺术生和计算机人才一道

系统地将所有学科知识

进行诗歌化音乐化美术化

以增强感染效果和趣味性

这样就能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现象会更普遍

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

通过这种形式走马观花即可

这样会大大增加学习效率

人类目前才五千年文明史

如果五十万一千万年后

当前的教育模式还能胜任吗

除非马斯克的脑机结合成功

那样知识真的可以灌输进大脑了

独立思考也就有更多操练机会了

强国梦必须从强教育梦开始做起

 

2023-9-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s://www.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122.html

分享给朋友:

“计诗器247-250《疫情》《人造云》《上帝并非无处不在》《教育模式不变则衰》” 的相关文章

口语诗人吴云驾(韦笳)诗歌印象(修改中)

口语诗人吴云驾(韦笳)诗歌印象(修改中)

陌生或反对口语诗的人,接受思想灌输的他们是习惯性地认可胡适主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其实口语诗就是新文化运动在当代的延伸,所以这些人应该反思的不是口语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到底有没有被束缚的问题,这才是大问题根本问题。现代社会不能推广用甲骨文、文言文写作,也从侧面证明口语诗创作的方向是正确的。信息...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一》51-6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一》51-60首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对太阳的另一种解读 海啸 小树两岁,他的早晨总比我提前到来冬天的暖阳被虚构了至少,在涂抹着雾气与夜霜的窗玻璃下那张老气横秋的脸被一个孩子揭开谜底“太阳坏了!“他将我推醒。指着那个叫太阳的东西不无惊愕地告诉了我 20...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一》61-70首完美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一》61-70首完美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人流无痛 韩敬源 在我最早的词汇系统里人流是说很多人在移动我离得很远后来满大街都是人流的广告说的是女人们在狂欢后怀孕让医生把未成人形的人从杏肉般的内体中拿掉以至后来我看到大街上很多的人在移动我以为他们都是无痛的 2...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三》1-1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三》1-10首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在”的证据 西娃 也许一生中,有很多日子都是如此对别人,对自己你都是消失的今日收到一个快递上面贴满投递失败的小标签“收件人不在”的前面红色的钩,非常醒目我看了收件人不在的日期2号,5号,9号,12号我告诉邮递员,这段时间,...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四》1-1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四》1-10首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回笼梦 西娃 这个叫卢侯的矮个子丑男人拿出一枚并不怎么值钱的戒指在几句前言不搭后语的表白后他就抓住了我的无名指看着他用戒指把我套牢我类似一个还能想问题的木偶这个说追随并考察我好几年的男人,我看不上他的任何除了他的名字——卢侯...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五》61-70首

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五》61-70首

欢迎去淘宝磨铁图书旗舰店购买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图书馆 青也 走进图书馆,如走进一片墓地每本书都写着一个名字或一篇墓志铭我抽出一本,放回又抽出一本犹豫着,让谁先复活 把图书馆比作墓地,不难,貌似已经成为公共比喻,但是,读一本书就是令其“复活”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