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波诗歌批判之九《诗人的队伍》
诗人的队伍
起初
他们都是追求现代的
然后
一个
两个
三个
慢慢地
变成多数
无法在现代的
美学之路上
再有寸进
他们就会
嘟囔着
向传统
慢慢
退去
而传统
这个
满头白发
的老母亲
不管乳房
如何干瘪
枯萎
垂挂
总还能
塞进
疲惫孩子
渴望安慰
的嘴
2022.1.29
这首诗沈浩波表现出的是他一贯的反传统,目的是要彰显自己追求现代美学的志向和眼光。沈浩波为什么要反传统?从这首诗来推测,沈浩波是觉得自己找到了诗歌现代美学的密钥,所以他对传统诗歌美学嗤之以鼻,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这只是他想象出来的他内心那深处并不确认的,哪里可以看出来?就从沈浩波诗歌作品看出来,因为沈浩波在他认为最完美最先进的诗歌美学的理论指导下,并没有创作出当代最顶尖的诗,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如果谁认为比十首说明不了沈浩波的诗不够好,那可以比一百首一千首。世界也没有寿终正寝到了盖棺定论的最后时刻,如果沈浩波觉得自己的诗歌美学最先进,那么再过一千年你这还是先进的吗?如果你心虚了,就应该知道你的反传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你沈浩波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完全剥离传统的肉身飞天成仙进入与传统诗歌美学迥异的境界吗?显然不可能,就算沈浩波的下半身运动在中国折腾得风生水起,他也没有完全脱离上半身,沈浩波还得用大脑思考,他要的《一把好乳》还在上半身长着。综上可以看出沈浩波的诗歌思想是偏激的非哲学辩证的思维。如今沈浩波有了磨铁等等优势资源,如果自己的诗歌认识欠佳,譬如抬举臧棣这类作品,反而会起反作用,这等于跟官方诗刊并轨了。当然,如果沈浩波觉得那是他私人的事,那就没得说了。其实沈浩波即使诗写得很平也会吸引读者,不是因为诗技,虽然他反诗技但他不可能完全不用,而是因为沈浩波人生的故事多,而这正是大众口味的猎奇要点,所以沈浩波成为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诗歌名人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但问题是很多人并不认为这很了不起,因为这里面诗外的因素多了杂了,重在“事”而非“诗”了。也会有很多人不追这样的明星。另外从这首诗的标题《诗人的队伍》,可以看出沈浩波是有带队的意识的,其实这也是我们对他寄予的希望,之所以要批判,也算是一种民主讨论,共同寻找到沈浩波带队最佳的行军路线。
我还是坚持我认可的诗歌创作三部曲:一、对世界要有自己的看法,要写“我”的诗,要能理清说清,不要相信什么诗要在透与不透之间等等别人的诗歌理论,即使这些理论是对的,也不是你第一步要讲究的事;而且在第一步还应该弱化对诗歌技艺的要求,降低门槛提升写作信心。二、参悟而不是简单地阅读获取复制别人的诗歌技巧,要在能理清能讲清自己的情感认识的基础上,全局构思上增加些艺术性、分行过程中设置一点阅读障碍、词语拿捏推敲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注重在现实素材中捕获思想性诗性;三、再次有意识地弱化诗歌技巧,不是让诗歌技艺消失,而是让诗歌技艺呈现更高级的雁过无痕的境界。在这个基础上扩大写作面,不要执念出结果出成绩,尽管写,该来的自然会来,总之不要执着于结果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创作上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沈浩波类似《诗人的队伍》的思考我也有过,虽然有更贴近的,我还是随机自选《灵魂的雕塑》和《谁都不能以为自己在金字塔尖上》,随机选诗随手写评论,是《一打当代名诗人》的日常,我没兴趣引经据典地证明他们的应该批判,也没兴趣把每一篇批判文字整理得文邹邹,我就是随手写,不足就不足有错误就有错误,只要我整体的思路能够传递给你就可以了,就像一首诗,不可能面面俱到。
灵魂的雕塑
你会左顾右盼
你会潜心研究
你会伫立良久
这是你可以随意打造
又可以尽情修改的
灵魂的雕塑
只是你的诗歌
将灵魂与雕塑融为一体的机率
有多大呢
你不敢下刀
因为一些思考
将同样是别人的雕塑的我们
还原成了
石头
2007.4.4
谁都不能以为自己在金字塔尖上
每个月刊物杂志上
要出现多少诗歌作品
谁也不会说全是金字塔尖上的
写作有时要保持的心态
就是弯下腰慢慢耕耘
从收获一些小种子开始
等哪一天你直起腰
或许就在离塔尖不远处
诗写者是不会象你这样评价别人或异类
诗写者的眼睛应该是深邃的
这更容易接近对男人的理解
而不是女人
而且我反对借用别人的语言即使很精炼
因为那些语言你不一定能真正领悟原意
就象你匆忙中
在邻居家拿了一把刀去砍你厌恶的诗歌
你的邻居会追着你喊
这刀不是切菜烧饭的是指甲刀
你误解了刀
邻居误解了你
所以说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说
或者不说
只笑看你厌恶的诗歌的命运
2007.4.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