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谕翻译诗百首》61-63
申明:本系列为纯诗歌学术讨论,目的是探索真诗,无他。
61、《离骚》诗性不及《沁园春雪》
“《离骚》为词赋之祖
后人为之
如至方不能加矩
至圆不能过规”
换个角度看屈原太在意个人得失
所以费尽周章借文辞抒发感情
身为国家重臣
如果能够将心思用在研究对策
解决秦强楚弱的根本性问题上才对
《离骚》作于屈原流放汉北两三年中
他没有思考变法受阻自身的原因
也就是过于理想化的变法自身的问题
没有考虑利益重新分配的必然阻力
而是一味地将责任归咎到贵族和楚怀王
通过屈原对抒情的舍得精雕细琢地卖力
和对变法政策制定实施的粗放处理看
屈原的政治家身份确实不如诗人定位
屈原华丽生僻的辞藻在我看来就像厚云层
当我们艰难地阅读犹如拨云之后
我们也没有见着灼日般明亮的诗心
诗心可以理解为S谕翻译后的治国良策
所以过度拔高《离骚》
只会让后世多些附庸风雅怨妇情结的诗人
多些胸无大志也无大智的动摇军心的诗人
罗列下朦胧诗人作品及表现大致如此
汉诗和华夏复兴更需要《沁园春雪》的气魄
《离骚》虽长也够不上《沁园春雪》的诗意
2025-8-8
62、历史车轮滚滚
诚实地说屈原的文学成就被夸大了
屈原值得学习的点其实并不多
古汉语语法和生僻字当代不适用已抛弃
不过是他的命运多舛成为专家学者的谈资
诗词歌赋的古化石只是专事研究者的所爱
如果诗歌教育如果以屈原为样板就是退化
现代诗歌及语法几乎完全抛弃了屈原模式
我们现在还只是五千年文明如果十万年呢
恐怕像屈原这样的诗歌只会剩下历史地位
真正的实用价值会丧失更优秀的会上位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025-8-8
63、诗外做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在《离骚》标榜自己是名门之后
先祖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受封于“屈”地(今湖北秭归一带)
遂以邑为氏
屈原被重用原因在同根同种才能次之
虽然楚先祖熊通出自黄帝之孙颛顼
但熊通的逆袭是靠弑侄自立称王的
说明屈原《离骚》并未摆脱护短的人性
既然屈原也有俗人都有的人性弱点
那么他自诩的美好品德能否经得起追问
权力斗争的胜负有必然的周期性
所以屈原的被重用和被弃用的关键
还是在于他个人的政治能力不突出
政治能力不单是谋略还要靠执行团队
显然屈原的自负清高孤傲不具凝聚力
个性决定命运复盘时就成了清晰的明线
这不得不又让人联想到BD
他的外祖父参加过辛亥革命
他的父亲是民进中央宣传BB长
他的母亲信奉基督教
可以说他也有屈原类似的背景
但是他没有屈原幸运被重用
只能在建筑工地上负重
他的愤怒更多的是类似自比屈原的落差感
而模仿前苏联灰皮书上的诗歌
比屈原《离骚》、《天问》要容易
加上现代诗歌传播渠道的便捷
BD的名气短时间内就能超过屈原
他和屈原相同的点在于
被重视都不在真实的才能而在于诗外因素
研究诗歌就从诗入手不要受其他影响
2025-8-9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