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谕翻译诗百首》54-56
申明:本系列为纯诗歌学术讨论,目的是探索真诗,无他。
54、屈原文学地位屹立千年
虽然诗歌的缘起是向神明祈祷
实现天人相通
但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
也是诗歌更多的部分
前者更多是为皇权国家整体服务
后者更多是迎合民众个体需求
而且并不是完全隔离而是互相交融的
所以虽然屈原的诗歌未能天人相通
我们还是可以在他的喜怒哀乐中
去寻找诗歌缘起的灵机一动的
也就是说即使最普通的诗歌练习
也存在灵机一动这个缘起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不测量榫眼(凿)就削正榫头(枘)
这个联想就具有灵机一动成分
虽然表面上没有实现天人相通的要求
但日常练习已经让大脑神经具有惯性
如果不是灵机一动只是机械的联想
就达不到贴切比喻带来的妙感
前代贤人正因此被剁成肉酱
前因与后果通过用典揭示了规律性
就是国家机器如果零件不匹配
轻则零件之间过度磨损重则国破家亡
“曾歔欷余郁邑兮”
抽泣和抑郁叠加夸张运用渲染悲剧宿命
“哀朕时之不当”
呼号修辞的运用具有扩音效果
助推《离骚》流芳百世也警示后世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其中对偶借代及“歔欷”叠词强化效果
都力证了屈原诗文功力的深厚
2025-8-6
55、浪漫须有度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也是具有神性的
只不过他只能臆想着通神却毫无实操性
但从人的视角看屈原诗品可谓登峰造极
即使真能与神沟通其法也定被禁传秘藏
饮马、系辔、折木、拂日
每个动作都是巫觋通神仪式的文学转化
只可惜屈原终究没有获得掌控时空的能力
秦国灭楚白起火焚水淹郢都
是人类的浪漫僭越到S界触发了天怒
还是秦楚各自供奉的S灵在借人力示威
2025-8-6
56、献祭
如果屈原真的有意用诗歌美文献祭
那么从秦国灭楚可以看出是无效的
S明对神经和精神的化合物不感兴趣
唯心地说屈原被上天安排以第三视角
在300公里外的长沙北汨罗江哀郢
最终抱石投江以身殉国
灵肉同祭或许才是S明乐见的祭品
所以十多年后楚人项羽刘邦复仇成功
秦以暴力统一终因暴力统治崩溃
诗人向命要诗可得好诗
上天向人要命可得好运
如果量子理论真的支持灵魂不死
上天要求的献祭才会不显得残酷了
2025-8-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