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伊沙编《新世纪诗典四》41-50首
本文伊沙老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
上帝
姚风
在北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上
我身边坐着一对美国夫妇
年纪大约六十来岁
带着一个牙牙学语的中国男孩
他是第一次坐飞机
先是好奇,起飞时却大哭起来
眼神茫然地在美国夫妇身上又抓又扯
原来,他是个瞎孩子
旅途漫长,加上我十分好奇
便和美国夫妇聊了起来
才知道他们专程来到中国
就是为了收养这个被遗弃的瞎孩子
“为什么选择有生理缺陷的呢?
按照中国人惯常思维,我本能地问道
”我们就是要收养这样的孩子
让他知道还有人爱他。“
飞机在一万五千米的蓝天飞行
我却羞愧地向着黑暗的深渊坠落
必须承认:我没有如此大爱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
信仰与赎罪
是他们行为方式的准则
但我不愿把他们的仁慈归功于上帝
在我看来,他们就是上帝
现在,我就坐在上帝的身边
但我距离上帝是如此的遥远
如此的遥远
在赴美之前,我就预感到所坐位置的改变会带来眼光的变化,果不其然。本诗也是在那边所选,我看重诗中所表现出的多重冲突和人类意识——这样的诗不管译成什么语种,面对怎样的读者群,都是能够被阅读的,读不懂,是你自己的准备不足。
当黑子落袋的时候其实我们站在诗歌的肩膀上
一赠苏不归
起子
我说诗歌
要接地气
又要比地面高一点
就像你的公司
楼下布满了夜店
那天我在上面
看到第一个赶来上班的小姐穿着短裙
骄傲地从下面走过
而我们正在楼上打桌球
所谓诗歌
大概就是这样
2014年
当我以为起子会快起来时,他忽然又放慢了—我说的不是写诗的节奏,投稿的节奏,而是在《新世纪诗典》的推荐进度。让我这样的诗人理解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我想:或许是在对诗歌的总体认识上存在问题,刚好本诗就是写认识的。
报摊
维马丁
“晚报!
晚报!"
早有早报,
晚有晚报,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刻:《新世纪诗典》特约翻译家成了《新世纪诗典》诗人,
成为第三位外籍非华裔当选者。我与维马丁作为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创
作与翻译奖金得主,有幸在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写作了一个月,近距离接触让我
更加了解到他首先是个优秀的诗人。
诗意之一种
独化
家住廉租房
大人们
卧病在床
孩子们
奖状满墙
本诗很好,好在“奖状满墙”这个造不出来的细节,但我对独化的整体写作状况并不满意。《新世纪诗典》都快四年了,涌现了多少全新的诗人,多少旧人在大步精进,独化的写作并没有被这列高铁带起来。过去在“诗江湖”这个良不齐的原生态环境中,你苦吟、偶得的守势显得很可贵,但在《新世纪诗典》靠守是守不住的,说穿了还是如何“做现代人”的问题。
两个小孔
马金山
爷爷的骨灰盒上
有两个小孔
一个是用来开锁的
另一个
据说
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诗是长安诗歌节第163场(深圳专场)现场订货的两首诗之一,现场情形耐人寻味:但凡《新世纪诗典》诗人都异口同声地喊“好”非典诗人则七嘴八舌说不好,我记得其中一条意见是:“老写这么短,不利于你发展”——未必没有道理但首先你们得承认这是一首好诗,不承认一切免谈
墙的另一面
西娃
我的单人床
一直靠着朝东的隔墙
墙的另一面
除了我不熟悉的邻居
还能有别的什么?
每个夜晚
我都习惯紧贴墙壁
酣然睡去
直到我的波斯猫
跑到邻居家
我才看到
我每夜紧贴而睡的隔墙上
挂着一张巨大的耶稣受难图
啊………
我居然整夜、整夜地
熟睡在耶稣的脊背上
一我这个虔诚的佛教徒!
2014年
在北京听了一天会,老替发言者捉急,警如,有人想说此意但是说不出来。不但要写好诗,还要写重要的诗——本诗即重要的诗,甚至是重大的诗。重要的诗当然首先是好诗,否则重要性体现不出来;我所谓“大”绝不是到情怀为止(此为“伪大”),而是要提出重大问题(解决不是诗的事),本诗是《新世纪诗典》的一项标志性成就。
沉默的男人
秦菲
沉默的男人好似柏林墙
你想连夜扑倒他
好去西柏林看风景
我在上海见过此女,交谈不超过十句话,合了一张影,谈不上什么印象,然后我和你们一样饱受其网络形象的折磨,也许我比你们更不喜欢其形象:我可以忍受疯话但不可以忍受蠢话,她整个儿就是一个恶俗不堪的信息垃圾桶——但是,这跟我选不选她的诗没有关系,这是我跟你们不一样的地方。本诗就很好,暴露了她是一个老女人。
逃不掉的痛
如也
那个体检的医生说
你的节育环
是老款的
时间太长了不好取
先给单位打个申请报告
再到居委会的计生办盖章
然后就可以来取环了
你的眼前浮现
那棵晾衣服的老榆树
铁丝已经长到树皮里面去了
那道疤痕像是被腰斩过
现在,要把铁丝从肉里挖出来
你双腿发软
在人民医院的过道里
坐了三十分钟
还站不起来
2014年
如《新世纪诗典》已经570人了,不来现场的1.0诗人我照样记不住,于是他们又沦为新作者,本诗的选出就是如此,初读本诗我暗自惊叹,这个女诗人太厉害了!地是谁呢?等到照片、简介发来,我竟不免有些失望,原来是一年前推荐过的广东珠海诗人如也。不论新旧,不论男女,好诗就是好待,痛到肉里的好诗!
老家
蓝毒
他们说到老家
有的陕西
有的河南
还有云南、四川
最多的是江苏
问我,我说甘肃
有人问是不是陕西的一个县
有人摇头
表示不知道
后来,终于有人说出
今年那里地震
此话一出
地震在我心里又震了一次
2013年
典型性口语诗,出自90后诗人之手,令人欣慰。我们试想:同一个题材、同一个题目,抒情诗会怎么写?意象诗会怎么写?不管怎么写,一定是要找来一些话———些与发生现场无关的话,而非作者在第一场心中真正想说的话,这叫“造话”“无话找话”“言不由",口语诗的先进性正体现在与此相反的方向上。
小时候
艾蒿
离鞭炮最近
最安全的
是另一只鞭炮
从声音可以判断出
大的是家长
而小的
早已按捺不住
他们从父亲
和母亲那里
只用几秒钟的时间
就学会了爆炸
但总有异类
他们不肯爆炸
一定要等我
捡起来的时候
才敞开胸怀
心花放得就像
找到了朋友
面对一首诗,入手角度有多重要?本诗回答你。“写什么”重要还是“怎么写”重要?—这是“第三代”这种初级阶段的产物生造出的小儿科问题,真相是:“写什么”会带出“怎么写"“怎么写”含有“写什么内客中有形式,形式中有内客,两者不是皮肉关系,而是血肉难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