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韩东诗歌再批判之四:《疫区之夜》

侍仙金童7个月前 (10-02)大家论战78

tmjs.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疫区之夜

 

疫区之夜,我看见一条狗

翻过垃圾箱后沿一条直路跑下去了。

那么轻松,富于节奏,目中无人。

就像那狗是灰色的风勾勒出来的

奔驰在专门为它开辟的道路上。

我们很孤单是因为没有其他人和我们在一起

它很孤单是因为没有人也没有狗和它在一起。

如果我们愉悦,也是因为没有人

它的愉悦大概是双份的。

风是灰色的,星星闪亮。

 

2020/01/28

 

侍仙金童:

 

诗歌有它自身的任务,有些评论家只要诗歌主题的宏大和史料价值,就撇开诗歌自身的属性过度拔高,甚至不顾诗歌自身呈现的水平的低劣状态。疫情可以说是具备了宏大和史料双重的份量,我觉得依韩东的能力,小说可能更适合他,虽然从他诗歌水平的低档我推测他的小说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诗人的触角是否敏锐也是证明他能力的一个参照,韩东选择疫情主题,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写诗能出影响力的区域,所以这里不能推断韩东的敏锐度,因为疫情有料不需要敏锐有常识即可。这里我正好可以引用几天前选的李振羽的好诗《一幕》来说明敏锐的重要性,诗人触角如果独特即使其他方面较弱也是能够出精品的:


1996年婚后
我更加全身心
投入教育
眼看领导
要来检查了
班上一个差生
才跑进教室拖地
我夺来家当
照屁股猛击
小家伙当即
人仰马翻
晚饭时分
一个粗汉
找上门来
满脸胡茬
双眼圆睁
从身后抽出
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说他反正下岗了
用老羊皮换羔子皮
妻子正给女儿喂奶
我见此情景
一下子服了软
从此以后
再也没动过粗

2019/5/1

 

李振羽这首诗就是口语化叙述他亲身经历的有中国教育广阔背景的事,我看中的点就是他诗歌触须抵达了其他诗人忽略的盲区,其他人都觉得这个家长的反抗没有诗意,或者看到了也不敢写不愿意写,不敢写是怕给教育抹黑,不愿意写是顾忌自尊写了就没面子,而李振羽突破了这种意识。这种勇敢,是韩东面对同样是有料又不敢出料的疫情题材也需要的,但是韩东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勇敢,他只是在疫情题材上虚晃一枪,连朦胧诗能表现的内容都没有触及,但有人就因为韩东这首诗里似有若无的隐喻过度拔高它,毕竟很多人都写了疫情相关的诗歌,而且太多人触及到了细节,而且是艺术地呈现出来了,而反观韩东等于什么都没说,什么观点也没有表达,就算狗是一个隐喻,也丝毫没有力道,蜻蜓点水的样子都没有。

疫情已经结束了,同样是重大主题还在持续的俄乌战争,面对这个主题南人的处理和韩东一比较,读者就知道什么是诗歌技艺的高级态:

《俄乌战争之家庭版》

 

兄弟两人

一个挺俄

一个挺乌

都想报名参加

两国招募的志愿军

 

老父亲气得够呛

大声呵斥道——

 

“上前线还要路费,

就在家里打吧!”

 

2022-03-13

 

南人在处理战争题材的智慧可见一斑,轻松诙谐冷幽默,这也是我在韩东诗歌文本里毫发未见的,所以虽然韩东具有哲学修养的背景,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缺失与这数年的专业修养是不匹配的,是中国教育的问题还是韩东自身的问题呢?这个问题还给中国教育它肯定不屑,还给韩东本人他可能也不敢直面。韩东缺少内观的修养,中国教育缺少个性的塑造,或者这就是中国教育失败和韩东作品露怯的原因。

虽然读者可以比对韩东和李振羽及南人的作品自行得出结论,但作为批判品读我还是有必要逐句解析下韩东这首诗,看看他细节上的问题,当然这个过程的意义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警惕和借鉴,这样我就有收获:

 

疫区之夜,我看见一条狗

翻过垃圾箱后沿一条直路跑下去了。

那么轻松,富于节奏,目中无人。

就像那狗是灰色的风勾勒出来的

奔驰在专门为它开辟的道路上。

 

这些句子还是在固化我对韩东诗歌语言的印象,就是毫无灵气无法识别生活画面诗性的矿藏这又要回到赵克强《自由》与韩东《车载收音机》的比较了,韩东因为无法识别哪些生活画面自带诗意,所以他就随意地截取画面,然后刻意地人为地试图打磨出艺术价值来。这段文字如果没有韩粉鼓吹出一点诗意来,其本身就是毫无价值。这些人吹捧的套路我都知道,就是以目中无人这个拟人这个诗眼,将韩东的写作意图推及疫情中出现的一些目中无人的狗,然后扩大化,希望制造某种先锋性抗争意识,仅此而已,没有任何高级的地方,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要达到的效果,是远不及小说的功效,而优秀的诗歌理应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就像南人的诗,十个字能够将十万字的小说干趴下。韩东不具备这个能力,从他的文本中我看到了这个空缺。这段文字是韩东的语言习惯,毫无亮点地叙述,其中也包括传统意义的文采,可见我之前推断的韩东没有童子功,汉语言基本功的练习韩东是没有过关的。语言能力能够反映一个诗人的内秀到底在哪个层次,这并不是一句口语诗就是这种表现形式能遮掩当挡箭牌的,口语诗并不排斥语言能力的优秀出彩,更没有资格去轻视。韩东这首平庸的诗也能被吹捧,无非是因为触及了某些真相的诉求,我倒是觉得过度强调诗歌主题的高大上真善美,反而会失去对高大上和真善美的获得,这也是我觉得反而是让那些罪犯奸商失足妇女也加入到诗歌创作中来,肯定比韩东这样的正人君子更能表现他想表现的,可惜,诗歌圈的真相更可能是伪善的复制还原了社会中人们所厌恶抗争的成分。

就像那狗是灰色的风勾勒出来的

奔驰在专门为它开辟的道路上。

韩东的这句如果没有借助解读,可以说非常平庸,而那些吹鼓手倒是像律师,死了也能把这句说活过来,这其实是律师辩论的能力,并不是韩东的诗歌能力。当我将这句定罪要枪毙掉的时候,韩东的鼓吹手辩护说这狗不是那狗,这风不是那风,这奔驰是有寓意的,这专门是有所指的,这道路不是彼道路,于是群情激愤,让我重判刀下留人。我也会狡辩,我也能按照这个套路将一首低劣的作品解读为人间极品,但这是我的功劳,就像韩东这首诗,它本身是平庸的,好在他有律师团队,貌似专业性很强,尤其是鼓吹的能力。

我们很孤单是因为没有其他人和我们在一起

它很孤单是因为没有人也没有狗和它在一起。

如果我们愉悦,也是因为没有人

它的愉悦大概是双份的。

风是灰色的,星星闪亮。

 

用毫无意义来故作高深,这是我对韩东诗歌的另一个印象,因为他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展现自己以为有其实并不存在的高深,这种高深的感觉可能就是哲学教育背景给他制造的一个幻象,他以为学了几年哲学理论发了哲学论文,自己的哲学素养就到了一个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不具备的哲学高度,而这个哲学高度就是高深的一般人捉摸不透的,所以这也让那些吹捧者深信不疑往死里吹。面对韩东语言的无趣和诗意的寡淡,我还是没有兴趣解析这段文字,除非看到有人鼓吹,才能激发我的斗志。面对三十年后理应进步的五十多岁的韩东。我不屑于解读,可能就是最好的解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www.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755.html

分享给朋友:

“韩东诗歌再批判之四:《疫区之夜》” 的相关文章

2000年中国新诗关键词  伊沙

2000年中国新诗关键词 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那时他们/朝前走着/一个女人/跟着他们/又说:“谁能看出/他们是一群/伟大的天才”——伊沙《非非当年》昌耀或许对于中国诗人来说,三月才是真正残酷的。在这一年的这个月份,从无数个电话听筒里传出的是身患绝症的昌耀先生自高楼扑向大地的消息。我是在前一年的冬天就得知昌耀先生将不久于人世的,他托...

伊沙诗战第五炮:《口语诗原罪》

伊沙诗战第五炮:《口语诗原罪》

点击下载《口语诗原罪》——未遂的发言伊沙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当我走上台来的时候,你们是否闻到了我身上的一股子硝烟味儿?是的,我刚从新诗史上最大的一场论战的战场上下来⋯⋯这是一场针对我个人、口语诗、《新世纪诗典》而发动的诗战,让我此时此刻在这里,不谈及...

诗人春树: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

诗人春树:关于口语诗和我心中的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    2000年,春树从高中辍学,开始自由写作。至今已出版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等,她有主编过《80后诗选》。2004年,她获得第五届网络金手指的网络文化先锋奖。2004年,她成为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份子...

中国当代诗坛的曹伊之争: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后口语诗派的论战

中国当代诗坛的曹伊之争: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后口语诗派的论战

点击下载电子版中国当代诗坛的曹伊之争: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后口语诗派的论战——在美国雕龙诗社曹谁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方青    我是从曹伊之争开始关注曹谁诗歌的,下面我简要回顾了中国近年来诗坛的热点“曹伊之争”,对曹谁大诗主义诗派和伊沙口语诗派两方的诗学主张和审美特征去略作探讨。...

艾青VS北岛:只有一个字的诗引发的大论战

艾青VS北岛:只有一个字的诗引发的大论战

点击下载电子版艾青VS北岛:一首只有一个字的朦胧诗引发的大论战 “朦胧诗论争”可以说是新时期以来,文坛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场论争。这场论争不仅对文坛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诗歌甚至整个文学和现实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艾青和北岛的争论,是这场“朦胧诗论争”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虽然艾...

中国台湾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

中国台湾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

点击下载电子版现代诗论战中国台湾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    现代诗论战,又称为关唐事件,是台湾在1972年至1974年间,针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争论事件。源于关杰明、唐文标等人撰文批评当时台湾诗坛过度模仿西方现代诗,具有逃避现实之倾向。由于其批评全面且措词严厉,引...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