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论战 > 正文内容

缺乏大的才华,就很难成为划时代的大作家

侍仙金童2年前 (2023-11-09)大家论战173

tmjs.jpg

点击下载电子版

缺乏大的才华,就很难成为划时代的大作家

诗人欧阳江河、批评家


1.有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才华。如果一个从事创作的人有奉献精神,有抱负,有写作的梦想,但缺乏大的才华,他就很难成为划时代的大作家。我这里所说的才华不是指写一些漂亮的诗句、漂亮小说行文,那样一种意义上的才华。我把作家分为两种,一种是小说家,另一种是大作家,小说家拥有的是很精彩的手艺,他就像是一个手艺人;作家则更像是思想家,他讲述的是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诗人也是如此,小诗人和大诗人是有差别的,我指的大才华不仅仅是写几首好诗,大诗人身上一定有一些很神秘的东西。就像李白,我读他的诗时,经常目瞪口呆,他写出的这些诗,你根本就没办法去理解它是如何来的,这就是真正的天才。但在整个中文世界里,李白仅此一个。

2.在读韩愈、杜甫的诗时,你可以清楚看到其中有诗人手工的成分,它精雕细琢,有一种建构在里面,而不是造物主直接给出来的。如此说来,韩愈和杜甫是一个大诗人的同时,在他们身上也有着一个工匠意义上的小诗人。李白身上没有任何手艺人的人工痕迹。我们只能努力成为杜甫、韩愈、黄庭坚这样的诗人,李白就别妄想了。我所举的所有例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才华问题。有些人付出许多,但始终写不出好东西也打动不了人,那只能说明他的才能不够。无论他再有梦想、奉献精神和信仰,把写作看得再高,多么愿意献身,这些都只是他的一己之愿,最终不会有什么结果。我本人已经持续写作多年,深知写作是甘苦寸心知的事。真的,我深觉自己才华不够用。在诗歌写作的最深处和最高处,才华之欠缺和不够用、得以耐心、持续力,坚持和隐忍,以及诗外的功夫(有时是暗功夫)去填充、去弥合。古人也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3.我特别希望我的诗是写给一些对诗歌文本的难度有期待的、在智力上有挑战性的读者,希望大家不要怀着那种过去三十年所构成的诗歌审美惯性,而是超乎诗歌既有标准之上,能拿出某种带点野蛮的、疯狂的、不知所措的、开放性的阅读态度来读,不要太早地、太过轻盈、太想当然地下定论。朦胧诗刚出现的时候惹恼了一部分高级作者,而现在就不会有人说读不懂。这是个不小的进步。这里面有着三十年中国诗歌进程的成果,是三十年来诗歌语言历史性成熟的表现,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语言、媒体语言、政治语言等等,大家都在共享这个三十年来获得的语言成果。我认为诗歌是语言的推进器。我也希望大家在对诗歌的阅读中留出一块空处来,留出一点茫然、不知所措、失败感来,留给我们正在写的诗歌,留给诗的原创性和开放性,以及它的不可测。这是我的一个特别美好的愿望,不知道能不能成为现实,这不是一种对诗歌的夸奖,而是一种阅读原创性的良好祝愿、期待。真正诗歌好的时代,肯定是写作原创性和阅读原创性的综合。


4.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小情小趣、小打小闹,当代的诗歌写到现在出现了非常好的状态,有点儿像是唐诗的状态,有大量的精彩的东西,同时也有大量的烂诗。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些烂诗经常是由好句子构成的,但你读来对诗没有任何看法和感觉,它和筋脉生动的诗人逻辑、和原创性关系不大,也带不出天启般的能量来。

5. 在我淡出诗坛之后,江湖气没有那么重了,没有那么斤斤计较我在诗坛上的影响力、我的现实利益和可以立即兑换的东西,我的身上多出了一些隔世的东西、眼光、看法。这不光是对世界的看法,也是对自己的看法,也是对同行们的看法。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我对诗歌本身的看法也发生了一种变化,有一种乡愁一般的隔世的感觉。这种东西带入我的写作以后,让我和许多一直在写作的人不一样。它提供了一种我超然于现在写作的评价和流行看法以及风格之外,我敢比它落后、或是比它超前,甚至比它错误的、让人不满的、带有冒犯性质的、不管不顾的,我认为是刺激般的东西,是亡灵般的东西。

 (诗人简介:欧阳江河,男,汉族,1956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江河,著名朦胧派诗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间,他创作了长诗《悬棺》。其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咖啡馆》,《雪》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评论集《站在虚构这边》。其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较大的影响,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文来源星星诗刊,根据欧阳江河访谈整理

 

转自潜溪文学:http://www.qianxiwenxue.cn/qxwx/vip_doc/3340323.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cn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na.com

本文链接:http://www.xn--gmq689by2bb35dizd.cn/post/1309.html

分享给朋友:

“缺乏大的才华,就很难成为划时代的大作家” 的相关文章

《郭沫若:抛开历史我不读》——伊沙

《郭沫若:抛开历史我不读》——伊沙

点击下载郭沫若:抛开历史我不读伊沙   如果不是这一次,我几乎从未正眼注视过这个人。   作为一名诗歌的从业人员并有志于在业内有所建树的我,竟然在自己十多年来的阅读中从未给“中国新诗第一人”留下过一个位置,而且此种现象在我的同行尤其是同辈人中竟甚为普遍,这本身...

《究竟谁疯了》——伊沙

《究竟谁疯了》——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作为“盘峰诗会”的参加者,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会上有一位非常超脱的人。这个人在会上的发言中谈笑风生还颇懂幽默,在会下曾来我和侯马的房间与我、徐江、侯马、于坚做过一个中午的交流。此人在“盘峰诗会”第一天的晚上神秘地消失,据我所知是赶另一场“学术会议”去了。当天的会议休止于王家新红卫兵式的咆...

《擂台边的战书》——伊沙

《擂台边的战书》——伊沙

点击下载电子版擂台边上的战书    盘峰之争,硝烟散尽。    在此我要向仍然不明真相的人重申:“知识分子写作”与“中年写作”是自谓(慰),源起于欧阳江河等人90年代以来一系列用于自我吹捧与自我吵作的“学术文章”,其旨是...

《最后的“80后”》伊沙

《最后的“80后”》伊沙

点击下载前几日,在电视上看到洪晃这个大嘴姐跟人煞有介事地讨论“90后”与“80后”的比较之类的话题,联想起“90后”这个词正在日益频繁愈加密集地见诸于媒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信号:“80后”该滚蛋了!所谓“退出历史舞台”。就像十年前,上个世纪末,“70后”这个概念对那代人来说刚发明出来不久,直到卫慧...

《有话要说(2008) 》伊沙

《有话要说(2008) 》伊沙

点击下载有人命定将与众神为伍!    有种“底层关怀”这个命题下的填空写作,好比丐帮的硬乞之术:朝着自个儿胸脯拍砖,看你给不给钱!    自以为能看透人心——其实,看到的是自己的脏下水!   ...

十年前衡山发言(首次披露)——伊沙

十年前衡山发言(首次披露)——伊沙

点击下载“中国南岳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专题论坛发言之一界定: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汉语诗歌--在“中国南岳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上的即兴发言   伊沙         各位朋友,我的发言力求体现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