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尖好诗》第三期之二:起子
起子:起子,1974年生于浙江嘉善。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多首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1-6季)《当代诗经》等以及多个诗歌年选。磨铁读诗会2016年度中国10佳诗人。出版有诗集《柔软的舌头》。2016年磨铁读诗会年度十佳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著称,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独特见解。起子的诗歌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包括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类情感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起子的诗歌创作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还在国际诗歌交流中占有一定地位,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诗歌节上展出。他的创作不仅限于诗歌,还涉及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展现了其全面的文学才华。
入选理由:人如其名,起子就是一把起子,能将深钎在生活木疙瘩里的诗意撬出来,起子的不同一般诗人之处在于,一般诗人能感受到生活木疙瘩里藏着诗意的铁钉,但是找不准位置,或者看到了断头的铁钉帽无能为力,而起子也不是普通的起子,他还兼有金属探测及反牙断丝取出器的功能。诗人有三个等级:写得出、写得好、写得妙,起子属于写得妙的诗人,这也是顶尖好诗的标准,而写得出的诗人往往还在流水账式的勤奋阶段,这是基础并不应该完全否定的,但是能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获得灵机一动,是需要天赋的,所以起子的入选理由就是他的天赋在诗中呈现出来了,作为读者我感受到了。有种好诗人,是年青时翻山越岭不远万里也要去见的。起子属于这种诗人!那种相见的迫切是因为诗是神迹的载具,见诗如见人,见人如见神,这大概就是莫名冲动的内因。
背后的爱情
我爱的人
长着虎牙
牙印错落
她喜欢
从背后抱我
用力咬我
某日我裸着上身
回头看到镜中
我背后的爱情
乱七八糟
伊沙点评 : 老实讲,这几年,网上的起子,走入了我的视线,又走出了我的视线,现在又重新回到我的视线上。曾经一度,他一味发狠,进入到借写残酷现实而争强斗狠的流俗之中,那种流俗毁灭了多少没有善根的家伙!写酷抑或狠写是要有大善大爱做依托的。本首就很好,因是“爱情”,“我爱的人”,你狠不起来,恰到好处。
侍仙金童:永恒的爱情,诗之初就被不断书写的对象,从来都是抽象的不可名状的,但是起子的这首诗里爱情是具象的,是牙印,是乱七八糟的,是可见的甚至可嗅可触碰。这就是灵机一动的产物,是奇观有妙意,是经验性思维线性思维逻辑推演不出来的意象,属于非工业化意象产品。顶尖诗人在普通诗人中出类拔萃就是靠这个灵机一动,这一动妙在似是起子所做又非起子所做,而更像是诗神在起子背后的一推之力造成的。这个情节貌似流水账里的一笔,但是起子将其点石成金了,这就是顶尖好诗人的本领。诗歌的语言是具有魔幻性的,这是诗最核心的成分,也是诗之所以迷倒众生之处。
小镇教堂
小镇的教堂
也是小的
建在闹市的路边
几幢住宅的后面
我不是有信仰的人
从没走进去过
教堂对我来说
只是树冠后露出的
尖尖的顶
阳光和风雨
也使教堂褪色
它已经和周围的房子
融为了一体
有一次我在教堂附近
等一位外地来的朋友
他打电话问我
旁边有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
我想了想说
“没有”
他一边和我通话
一边找我
后来我听到他说
“看到你了
在十字架下面”
侍仙金童:这首诗让我联想到赵克强的《自由》:“里所问:你把自由拍进去了吗?赵克强回答:拍进去了,只是自由离你有点远。(自由是宣传画里的字)”,这首诗里的十字架是具有象征性的,是具象的十字架筑件,也是抽象的宗教信仰,诗人并不需要罗列清晰自己的所指,甚至诗毕也不需要去梳理清晰告诉读者,诗意需要读者意会的,哪怕是读者自顾自地添油加醋,都不会影响好诗的诗意的存在事实。十字架和宗教对人的个体和群体的影响都是楔入灵魂的,某个角度看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因为它往往能够控制人的潜意识,就像这首诗里起子貌似对十字架无动于衷,貌似十字架和宗教在他眼里都是“小”的,但是这只是表象,事实上十字架和宗教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个体和群体的意识深层了。念力是强大的,而宗教往往会凭空创造一个念力,并让这个念力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信众的头上。我的理解角度是起子要将宗教这种无形的影响呈现出来,就像他借牙印来呈现爱情的乱七八糟和深刻力度一样。
母亲节
母亲节还剩两个多小时
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微信
“我妈走了,解脱了”
他的母亲身患绝症
在病床上躺了好多年
据他说
他的母亲一直渴望继续活着
但活得痛苦不堪
现在解脱了
这几年我的朋友
过几天就把他母亲送去上海化疗一次
今年以来不再去化疗了
他白天上班、接送孩子
晚上睡在医院
不止一次他跟我透露
快要撑不住了
现在解脱了
我看着他发来的那几个字
心中默默地想
解脱了好
解脱之后爱才会苏醒
侍仙金童:点睛之笔在一首诗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不论是技术角度还是思想等其他角度,点睛之笔可以是平地起高楼,也可以是谜语起底,也可以是水落石出,也可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起子这首就属于平地起高楼,给读者以拔地而起的诗意感。“解脱之后爱才会苏醒”之前的铺垫都是和风细雨平平无奇的,虽然这个手法并不新颖,收入顶尖好诗有点勉强,但相对于于坚的词不达意、臧棣的一喻再喻、西川的故作高深、韩东的假装淡然,加上起子对于词语运用有一种无法一目了然又确实拿捏得玄妙精准,让人不得不服不得不选。正如“爱才会苏醒”,起子表现的是人性的爱,而不是那种被夸大的渲染的纯粹的毫无瑕疵的硬撑到殉葬程度的爱,普通人的爱不应该接受严苛的检验,要给他们的爱苏醒的机会,不能把爱折磨考验到死,就像当下的汽车年检暴力油门一样。起子要表现的“爱”具有复杂性,这是人性标配的爱,你甚至可以批判,但你不能否定这才是人间的爱。起子没有把爱写得纯粹完美毫无瑕疵,才是入选顶尖好诗的要点,当然如果起子只有这首诗单一模式的重复,我也不会选,我是觉得在起子的整体创作格局上,这首诗代表了一个想法一个版块一种思路,它是起子创作风格中的一个亮点,不会因为技法的非原创而丧失亮度。过度并刻意在原创性上较真没必要,模仿产生超越原创的经典案例是值得鼓励的,这也是原创的意义之一。伊沙的《善良的愿望抑或倒放胶片的感觉》与南人的《如此残忍的生命回放》就是相同的技法,但是都超越了这个技法的原创。扯远了,如果再远了扯,我又要反对那些研究洋诗人和死诗人的,因为我们身边活着的好诗人太多了,舍近求远等于缘木求鱼。
梦中的怪物
梦到一个怪物
冲着我哇哇乱叫
后来她把我推醒
说我在哇哇乱叫
侍仙金童:起子诗歌创作的丰富性是明显的,这是那些流水账式勤奋的诗人要在意的点,诗人要先有自我提升的主观意识才有可能实质的进步,就像蝴蝶螳螂之所以能够进化出蝴蝶的样貌,肯定是它们先有了这个意识后续的变态才会跟上,或者螳螂蝴蝶证明了神创的存在,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诗人要成为真正的好诗人,也只能虔诚地等待诗神降福灌顶赐你天赋了。我也做过很多鬼怪的梦,我在梦醒后也记录过,没有起子的这首精炼有趣,而且这么小的篇幅里还收纳下了一个大大的转折,能让读者感受惊奇的戏剧性变化,不过我的梦记录贵在真实没有自编再加工痕迹,特别是那三个预言梦,更有可能带你进入诗神常驻凡人未知之地。诗是魔幻的,这或许就是它为什么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人朝圣般涌入的原因。小诗藏大技,好!妙!
劳动节
劳动节去工地
看几个工人干活
他们在砌一堵墙
墙不高
但砌了整整一天
小心翼翼
一块砖一块砖地砌
砖缝对得笔直
有时候他们停下来
为一两块砖的摆放方式
讨论一番
然后又恢复沉默
从上午到下午
我都在看着他们砌墙
看他们认真的样子
我怀疑他们已经忘记了
这是在劳动
仿佛几个艺术家
正在创作出一件作品
把一块空地
一分为二
侍仙金童:平中见奇,是起子诗歌给我的直观感受,与臧棣的意象杂乱比较就是两个极端,所以起子的诗代入感强,而臧棣的诗总会让我有在垃圾堆中赶紧跳出去的体验,包括我亲测的反胃感。起子并没有刻意地拔高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只是带着读者去看匠人砌墙,他们那种目视吊线一丝挂着一丝不苟的认真劲,被起子拔高到艺术范畴就一点不违和水到渠成了,起子的这个动作制造的是自然过渡,没有一些手熟诗人为了表达诗意刻意布局的人为斧凿痕迹。将脑力体力劳动供奉到劳动节单靠口号和法定日,对于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来说,并没有特别尊重的意味,就算在这天能够给劳动者物质补贴,可能也比不上起子将劳动提升到艺术高度的褒奖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力度和安慰感。最后一句“把一块空地,一分为二”也是点睛之笔,虽然它给人的感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但我认为是点睛的,因为有了这句,这首诗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就具备了,一分为二,既有劳动的脑力和体力的一分为二,也有人上人和人下人的一分为二,也有冠名权和被冠名权的一分为二,也有分配权和被分配权的一分为二……这是过度解读吗?其实这就是好诗的传动性,就像电锤接触到了水泥地面,它的振动会激发读者的联动,当然坏诗也有这种联动性,如臧棣的诗带给我的反胃动力,起子的动力传导是积极的有益的,这点也重要。这首诗入选时劳动节要艺术地展现是很难的,起子却不经意间用了一个小小的力,就撬动了地球,毫不夸张,这个命题真的有这么大,我指的是非质量因素的排除质量因素之外的大。
所有人
午睡的梦中
我居然有一种
自己可以代表所有人
的感觉
我走到街上
街道空空荡荡
但我知道
所有人都上街了
我听到知了的叫声
很快乐
所有人都听到了
知了在叫
他们都很快乐
后来我被一个
推销房子的电话
吵醒
摁掉电话才想起
家里只有我一个人
晚饭还不知道吃什么
那一刻我不能肯定
是否所有人
和我一样感到孤独
侍仙金童:从心理入口进入作者或许是最有效的阅读,起子这首诗创作构思时有没有提前预设方案并加以挑选?我感觉他是要通过自己的孤独感传达出所有人的孤独感,这个所有人可以是整个人类的,也可以理解为国人,这个倒不需要特别强调,其实推销房子的电话已经告诉读者搜索所有人所处的范围了,但这也并不排除整个人类都会遭遇的面临的孤独感。起子的这种代表身份如果强行捆绑在自己身上,就会显得牵强,所以在捆绑的方式上起子是筛选过的,梦是一个好办法,它可以屏蔽掉一些现实的不合理性而被读者接受。这应该不是一个起子真实做过的梦,而只是他编制出来的,为了让自己的代表身份合理化的手段。单首入选顶尖好诗也是需要理由的,这首就是孤独感传导手段的选择上别具一格,这是其一,还有就是很多人也许所有人都没在梦中有过代表所有人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起子的这种体验,不论是真的有还是编制的,都有奇崛处。如果他真做过这种体验感的梦,那就是上天对他有偏爱,如果是他自编的,那也是蝎子拉屎毒一份。从诗题定为《所有人》而不是《孤独》回看这首诗,可以推测起子意欲通过个人体验努力接近群体意识更为宏大的层面,这种努力有时并不需要结果,努力就够了,就像写诗的尽人事听天命。
清晨
她站在我的车旁
在我准备开车的时候
求我载她去上班
但她看起来已经老得
无法在任何地方上班了
她反复叫我
另一个人的姓名
在我多次解释无果之后
我确定她是一个
老年痴呆症患者
然后我看到她
手上提着的塑料袋
里面是一盒豆腐
和一把青菜
我突然意识到
她出门去买菜时
还是清醒的
侍仙金童:一般人都会忽略生活小细节暗藏的诗意,就像我们电脑坏了就会扔掉,即使知道内存条和一些配件能提炼出黄金,也会懒得去操那份心。但是专业的黄金诗意提炼师就不一样,在他们的专业目光里,生活处处都发光,看到不提炼就会手痒难耐,而他们只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妙作就来了。这首诗入选的理由就是这个,起子知道这个细节是有诗意的并提炼出来,我确认它是顶尖好诗就是因为这首诗的诗意暗藏在生活中时可能含量只有万分之一,但是一旦提炼出来就是五个九的纯金。每一首顶尖好诗还因此代表一个写作方向写作方法。顶尖好诗并不都在宏大叙事悲天悯人的高处,顶尖好诗是食人间烟火的,是可以在小中拿捏提取的。虽然起子的“突然意识到”和顶尖好诗的“灵机一动”标准不甚匹配,但他捕捉到了这个感觉并确认它是诗性的,这本身也是与“灵机一动”有渊源的。
一首好诗
半夜
我在露台上
一边抽烟
一边看手机里的
一首好诗
读完
我低头沉思
发现地面
被一片银色的光
照亮
我并未意识到
这是我垂下的手中
拿着的手机
发出的光
我抬头
寻遍了整个夜空
也没有找到月亮
侍仙金童:如何别出心裁地写通俗之物,并引发读者的遐想,这是技术性话题,不过它也像流星,理论家在回溯探源企图建立某种可以工业化的模型时,又会发现并不能获得完整的数据,也正因如此,当优秀的诗人完成一首妙作后,并不能保证下一首也出类拔萃,更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哪首优秀哪首就能优秀,而这个原因也正是理论家和诗人都无法获取的那部分信息,这也是诗人往往有的被动代笔的感觉来源。如何表现一首好诗的好呢?我前面的铺垫大概就是为了说明这点,就是一首诗的好身为作者本人也是概括不全的,所以起子没有写自己目之所及的可以梳理出脉络的物理层面的好,而精神层面用语言往往力所不及,于是起子用了光,这是借用但又通过恍惚之间的属实感,诗人试图能够描绘出妙作的完整性。我以为这个方式这个技术处理,是人能做到的最大限度接近这个完整性的了。这首诗入选,我是看中起子记录了自己最原始的溯源好诗的冲动,并且是另辟蹊径灵机一动地借助了光,如果诗人将好诗的源头归功于凿壁借光的勤奋,或者是目光可以触及的月亮,就会失去好诗源头语言无法传达出的那部分,所以“寻遍了整个夜空,也没有找到月亮”是合理的,找到了就是止于人的认识了,找不到就是在暗示诗的好诗的妙在人的认知之外。起子对好诗的理解和展现,是高级的,这种高级呈现的是一种对真相的最大限度的接近。起子的诗很通透,如果是臧棣、于坚那种繁杂的语言就会让这种通透浑浊,诗不是大力出奇迹的,诗是巧妙之物。
只有杀戮不需要引导
十六岁的男孩
用了三天
也没学会
画出一条直线
我改变了教学策略
让他随便画色块
希望激发出
他最原始的感觉
我甚至想象
他将画出大师级别
让人激动的画面
但他只会在纸上乱抹
抹出一张张
脏乎乎的废纸
我对自己说
需要时间
迟早他会用色彩
表现出藏在心底的美好
直到后来
这个
大脑在六岁前
就停止发育的男孩
吞吞吐吐地对我说出
对画画根本没有兴趣
于是我问他
最喜欢什么
他说他只爱玩电脑游戏
杀人的游戏
侍仙金童:品读起子几首诗之后,感觉到了起子创作的多样性,这与臧棣《诗歌植物学》的工业模具加工工艺不同,起子创作的多样性不单表现在题材上涉及到的生活细节方面,还在表现技法上,相对这种多样性,起子也有一种单一性,就是语言一贯的简洁口语化,不用典不炫词不一喻再喻地渲染修辞,这就增大了向读者进行诗意传导的有效性,这点与臧棣也是两个极端。这首诗也能看出起子诗的敏感度是很高的,所以一堂普普通通的美术教学,他能联系到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思考。入选理由就是事实的诗意,被起子捕捉到了,而且过程中的要点和关联性拣选归纳一点不拖泥带水丝丝入扣,让一场后知后觉的人性实验意外收获真实可信。起子没有通过这首诗和这次不经意的人性实验,告诉读者人性本恶的一元结论,起子没有站在那种类似道德制高点的位置,这是成熟诗人收放自如的表现,没有很多抒情诗人一发不可收的妄念。诗题用《只有杀戮不需要引导》,也反映出了诗人的担忧,这是一个社会成员和教育者的反思,之所以说是反思,是起子意识到人人都应该面对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这首诗里六岁大脑停止发育的孩子。或许起子要唤醒的是读者以此为出发点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底层思考,有些虚构的成分可能会留下建筑工程的隐患。
宏大的叙述
让一个人
消失在一群人中
让一群人
遇见另一群人
让两群人
打
打成了更大的一群人
让一些人死掉
这时
传来导演的喊话
“镜头跟上
对准人群中的那个人!”
话音未落
导演跟他的剧组
连同没有拍完的电影
就消失在了
茫茫宇宙
侍仙金童:这首诗让我联想到南人的《人类史》:“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些人扯下另一些人遮羞的树叶,一些人将另一些人重新打趴在地。”,二者的宏大叙述如出一辙,而起子的背景布更大,他是用宇宙作为背景的,因此宏大更无边起来。这首诗入选主要是技法,虽然也并不是原创的手法,但是应用得自然,得心应手不是简单地手熟就能抵达的,否则好诗人就能保证每一首都是好诗了。
转自:https://www.sohu.com/a/162971574_9990497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救护车发布,转载内容来自网络有链接的会添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原出处,本站含电子诗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即删除,致敬诗人!
本站免费提供电子诗集制作服务:提供100首诗歌作品,每首不超过28行,符合法规的诗歌作品,为歌颂党领导新时代的作品提供免费出纸版样书服务。简介、照片、作品发邮箱:jinyj@sian.com